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是半岛电竞 about bandaodj集团创建40周年,40载春秋里装满了禾嘉人与集团休戚相关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穿越这段历史,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从今年春天开始,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派出记者团队,对禾嘉四十年发展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并在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相关媒体上进行了系列报道,其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馈和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此,禾嘉集团官网编辑部从本周起将连载封面新闻这组系列报道,供大家学习与分享。
让我们通过这组系列报道,沿着半岛电竞 about bandaodj集团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创业历程中那些影响深远的轨迹,重温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梦想成真的成长故事,传递创始人跨越时空的不断探索、百战归来,仍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本周推出【禾嘉集团系列报道连载】(6)
四十年再出发:从“禾嘉制造”到“禾嘉智造”
一个机构、一个人,只要确立了使命,就可以肩负重任、不负时代、成就辉煌。人们喜欢用“商界常青树”来形容夏朝嘉,不仅因为年近七旬的他看起来依旧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更是源于他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执着果敢、百折不回、明礼诚信、厚德务实、开拓创新和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
从包装印刷业起步,载着非凡的使命,凭借着多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夏朝嘉带领下的禾嘉集团秉承只争第一,永争第一的经营哲学,勇立潮头,实现了一次次的裂变式发展,集团业务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
为什么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的回答很实在:“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并非我有什么标新立异的想法,而是刚好遇到问题了,那就解决问题。”
回顾禾嘉集团过去40年的发展,夏朝嘉坦言还是有很多遗憾,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早已看明白的事没有做成。即便如此,他仍感慨:“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才有了的成绩。很值得,也很幸运!”
创业:
寻求规模效应 开启企业故事的恢弘篇章
禾嘉集团敢为天下先的发展理念,在夏朝嘉创业之初就已经显现。
时间拨回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风潮给这个刚满30岁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机会。由他一手创立的成都市西城区包装印刷厂,成为了当时的行业先锋。
1983年,在大家都以为印刷厂就将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夏朝嘉却踏准了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关停并转”的政策,一口气合并成都4家规模比自己大得多的街道企业,并正式更名为“成都精印包装工厂”。由此,也被认为是开“生产企业承包流通企业、街道企业承包市属企业”之先河。
无论规模如何壮大,企业致力于内涵式发展的匠心不变。 对于这个“第一人”的标签,夏朝嘉不以为意。当时简陋的油毛毡棚已不能满足生产扩大的需求,兼并街道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场地“瓶颈”。如此而已。
兼并完成后,员工从40余人陡增至400人。为了解决300名被淘汰员工的生计困境和养老问题,他决定按全民所有制为企业职工办理退休,主动承担社会保障都不能承担的养老问题。而这也是禾嘉“家文化”的最早实践,并传承下来成为了企业的文化DNA。
此后,类似这样“开先例”的情况屡屡出现在夏朝嘉的早期创业中。
1988年5月,出资兴办四川振兴中小企业研究所,发起组织对全市五区十二县该系统开展职称培训,集中开展街道职工培训,并首开四川省物资仓储配送中心。1991年,成立第一家进入成都高新区的合资企业——四川实味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从台湾引进果蔬脆片生产线,项目被批准为中国星火计划项目向全国推广。...
翻开禾嘉集团大事记,这样的例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