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征战四十年,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对夏朝嘉来说游刃有余,而禾嘉也借此拓展了不少商业版图。但这样一位资本市场的元老,20年前,也栽过“跟头”。如何凭借信念与担当渡过收购危机?禾嘉集团收购四川飞球集团正是一个典型案例。
1997年,当时的禾嘉已经在A股上市,实业出身的夏朝嘉怀抱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希望能够有找到投资实业的机会。
此时,国有企业改制已经铺开来,因为连年亏损,当地政府急于为四川飞球集团这个老三线企业谋求出路。一份收购可行性报告就这样送到了夏朝嘉手里。
“飞球”牌曾经是中国阀门界响当当的大名牌,被称之为“中国球王”,夏朝嘉心动了。基于报告中的数据、政府的积极沟通,禾嘉股份在1998年8月挂出公告全资收购了四川飞球集团的股权。
然而,夏朝嘉的第一次收购,给他好好地上了一堂“课”。收购完第三天,厂里就传来消息说没钱发工资了,夏朝嘉从成都紧急拨款300万现金暂时补上了。三个月后,已经花完了从公司调入的3000万资金。夏朝嘉开始着手查四川飞球集团的账本,可越翻账本夏朝嘉脸色越沉,到最后“心都凉了”。
原来,之前收到的那份报告很多数据都不真实。6000多员工中有700多名是大集体员工,总资产3.2亿元,注明的债务就有2.3亿,剩下9000万是土地评估价值。此外,还有大量的隐性债务。在债务中,最 低的利息为7.8%,最 高的达到了20%。企业每个月的收入仅能把当月利息还完。
进一步深入分析四川飞球集团的情况后,公司不少人对这笔收购提出了异议。现任飞球公司总经理的樊平就是其中的一位。樊平认为,首先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不好,不具备一个生产性企业所应有的条件。其次,他对这个企业从1998年收购开始就一直持反对态度。远、破、旧,企业观念也非常保守落后。“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这里边有些人还动辄就讲级别,说什么我是处级、我是科级,那真的是很奇怪的一种观念,我们民营企业从来不会有这种想法。”樊平说,因此直到收购一两年了他都还在劝夏朝嘉另作价格卖了四川飞球集团算了,收拾这么个烂摊子费时费力,还不如重新建厂来得快。
禾嘉内部对收购案不理解,来自外部的工作压力也不小。当时的禾嘉以农业为主业,四川飞球集团方面也对夏朝嘉报以怀疑。“夏朝嘉又不懂阀门制造,收购飞球,不就是有钱吗?”类似的风言风语没少传到夏朝嘉耳朵里。
然而,顶着巨大的压力,夏朝嘉下了决心要把四川飞球集团救活。“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这样,收了就认了,认了就会一直往下走。”夏朝嘉说,即便如此他也要全面改造飞球。
为了“救火”,夏朝嘉决定董事会完全保留飞球原领导核心,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和权利,再在此基础上,谋划下一步改造。
就在夏朝嘉踌躇满志地准备着改造四川飞球集团时,西气东输管线建设正式启动了。然而,在管线建设中必需的大口径管线球阀这一设备,此时中国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制造,仅有的六家来投标的企业都是外企,价格也都非常高。
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国老牌球阀制造厂,四川飞球集团高压阀门厂收到了一份来自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示文件,要求企业对大口径管线球阀制造攻关。
攻关任务更加坚定了夏朝嘉改造的决心。他开始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政策。一方面,加速对飞球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全面介入与美国GE新比隆公司的谈判,为四川飞球集团高压阀门厂引进意大利全焊接管线球阀技术。
意大利全焊接管线球阀技术是世界上最 先进的一种长输管线阀门。为了这套技术,四川飞球集团花费了巨资。进行技术攻关。
最终,8个月后四川飞球集团高压阀门厂成功生产出了中国首台40吋、600磅级锻钢全焊接球阀,被专家誉为“是中国阀门行业的里程碑”。 得知这一消息的夏朝嘉喜极而泣。这意味着禾嘉对飞球四年呕心沥血的投入历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2年9月,四川飞球集团高压阀门厂参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竞标, 并顺利入围。最终入选的七家企业中 , 四川飞球集团高压阀门厂是唯 一一家国内企业 , 其余均是国际该行业制造的“顶 尖高手”。
由于四川飞球集团的存在,整个西气东输的主管道的工程造价,整整降低了1/3。在西气东输重大技术装备竞标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
得益于攻关成功,四川飞球集团精心生产的全焊接管线球阀,也成功应用于“西气东输淮武支线”、“川气东送”、“西二线”等国家重点工程,打破了该领域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成为“以国代进”的典范。
为了进一步发展,四川飞球集团即将整体迁址到板仓工业园区。
全新的厂房、优越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环境...... 四川飞球集团将在此与自贡市共建阀门开发基地,将这里打造为中国最 大球阀生产基地。用了整整20年,夏朝嘉终于让自己的首次并购之路圆满完成。